服务热线:
0898-0898089
地址:江西竞技宝JJB市
手机:13876453333
民国才女们的爱情故事有很多种类型,遍体鳞伤如张爱玲,相濡以沫如林徽因,轰轰烈烈如陆小曼,刚烈似火如吕碧城……,而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感情纠葛故事里,张幼仪和王庚成了逐渐被人淡忘的背景板。
如果说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是心灰意冷、斩断前缘,那么陆小曼前夫王庚的放手成全与低谷时期的不离不弃,则是一种深沉的爱。
王庚出身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官宦世家,16岁公费出国,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,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。
23岁的王庚曾随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出席巴黎和会,可谓前程远大,竞技宝JJB不可限量。2年后,荣升陆军上校的王庚依旧青云直上,并在这一年结识了陆小曼。这一年的陆小曼不到20岁。
陆小曼出生于十里洋场、花花世界的上海,父亲陆定是银行创始人,母亲是高官之女,含着金汤勺出生的陆小曼如愿长成了民国耀眼的名门淑女,精通英文与法文。
18岁的她初入社交场合,担任顾维钧的外交翻译,便逐渐闻名社交圈,无数英雄才子为之竞折腰。王庚便是翩翩君子中的一个,他对陆小曼一见钟情,并发起了浪漫的追求。
陆家父母看重这位军中新秀,也意欲招为乘龙快婿。素喜浪漫的名门闺秀与意气风发的轻骑都尉,门当户对,佳偶天成。
相识月余后,王庚到陆家上门求亲。在父母的撮合、推动下,1922年,竞技宝JJB19岁的陆小曼放弃学业离开学堂,同年与王庚结婚。
可惜,陆小曼一开始便对这段令人艳羡的姻缘充满抵触情绪。她正处于花一般的年纪,充满浪漫主义情怀,以诗书戏曲为伴,时常穿梭于纸醉金迷的社交派对。
王庚虽为翩翩佳公子,对心爱之人有求必应,百般呵护,但军旅出身的他持身稳重,公务繁忙,与年轻富有活力的陆小姐兴趣相差千里,话题寥寥。天长日久,渐生嫌隙。
成婚三年后,王庚调往哈尔滨工作,陆小曼随夫迁往哈尔滨生活。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怎及灯红酒绿的北平令人着迷?陌生的交际圈、无处排遣的寂寥情绪、忙于事业分身乏术的丈夫使得陆小曼的生活陷入灰色漩涡,夫妇二人时常发生激烈争吵,愈演愈烈。
百般聊赖的陆小曼思念北平,思念往昔生活,于是王庚派人护送其回北平,两人正式两地分居。回到北平后,徐志摩再次闯入陆小曼的生活,最终导致王庚与陆小曼彻底分道扬镳。
徐志摩与陆小曼结识于1924年。那一年,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,徐志摩与林徽因负责招待,成为文坛一大盛事。陆小曼在一次宴会上与徐志摩初次相见。
王庚与徐志摩同为梁启超的学生,两人常有往来。王庚与陆小曼婚后第二年,忙于事业的王庚无法陪伴娇妻,便提议由同为浪漫之人的徐志摩代劳陪同,这般“引狼入室”的体贴行为除了是为博美人欢心之外,还给予爱人与挚友无比的信任。
徐志摩此时未与张幼仪离婚,有妇之夫的他和有夫之妇的陆小曼因相同的爱好相处愉快,吟诗作画、跳舞喝酒的日子拉近了二人的距离,暧昧的情愫在两人之间蔓延。两人关系的发展为徐志摩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,在这一时期,徐志摩为陆小曼写下许多情诗。
一心追求自由恋爱的陆小曼和徐志摩不再顾忌朋友和伴侣。1925年9月,陆小曼后来的老师刘海粟出面调和三人的关系。王庚早知陆小曼心系徐志摩、再无眷恋夫妻情分,举杯敬二人,同意离婚。
与王庚离婚后,陆小曼如愿与徐志摩结婚。为了维持婚后陆小曼的奢豪生活,徐志摩奔波于多个高校谋取教职,年轻的陆小曼又陷入百无聊赖的生活之中,这时候,又一个男人——翁瑞午闯入了他们的生活。
生活兜兜转转,仿佛一个循环:徐志摩插足王庚与陆小曼的婚姻,竞技宝JJB翁瑞午插足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……
徐志摩飞机失事不幸殒身后,陆小曼闭门谢客。王庚曾不计前嫌上门拜访陆小曼,并提出复婚的想法。这一次,历经坎坷的陆小曼听从内心的声音,拒绝了王庚,王庚也不再纠缠。此后的几十年时光里,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而未婚。
王庚出身行伍,文武双全,仕途顺遂,风度翩翩。于陆小曼而言,性格稳重的王庚并非良配,他们的婚姻是包办婚姻的产物,最终也以遗憾收场。但不可否认,王庚是个正人君子,对陆小曼爱之入骨。
北平城名媛云集,陆小曼出身显赫之家,但对于年轻有为的王庚而言,迎娶高官之女更有益于前途发展,而王庚遇见令其一见倾心的陆小曼后,便上门提亲,用一场盛大的婚礼表明心意。
婚后,王庚全权负担陆小曼奢华生活的全部支出,未曾让这个爱好浮华的天之骄女为五斗米折腰。在得知陆小曼对婚姻不忠后,王庚并未借用手中的权力为难昔日爱人与昔日好友,坦然离婚,并祝福二人幸福美满。
徐志摩殒身后,王庚仍对前妻关怀备至,在其人生最低谷时给予帮扶,并提出复婚提议。当被心爱之人拒绝后,王庚也是一派君子作风,不加打扰。
爱情是一道双向选择题,天下之大,一个灵魂遇见另一个适合相爱的灵魂实属不易,关乎身世、地位、学识与阅历。世间的夫妻能历经风雨、相知相守、不离不弃自是佳话。并不深爱的夫妻能相敬如宾、相互成全、不改初衷何其难得!
于王庚而言,这一生若不能相守,成全也是一种祝福。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;因为懂得,所以相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